Adm專稿  日期:2012-3-12  文/ 何中勛

根據Booz&Co預估,social commerce將在五年內達到300億的營業額,購物網站紛紛開放以「社群帳號」登入,加強使用便利性,另一方面,社群網站也紛紛加入「購物元素」,像Facebook就讓使用者不登出網站,就可直接用Facebook credits、PayPal、信用卡,購買虛擬或實體商品,許多品牌陸續在這擁有6億以上用戶的空間裏開設商店,P&G 的F-store更在2010年創下每小時1000次交易紀錄,從手機紅到Facebook的Angry Birds也不錯過這機會,開放玩家在Facebook購買虛擬產品。 
Angry Birds F-Store  
Angry Birds開放消費者在Facebook購買虛擬商品,並在遊戲介面多處連結官方購物網站。


大家一窩蜂討論social commerce 與 F-commerce的同時,Gap、J. C. Penney卻紛紛將F-store關閉。在Facebook開設商店,固然可在這個到達率與停留時間均高的網站,開闢另一個購物入口,然而消費者在官方購物網站之外,是否還需要到F-store購物?「帳號登入便利」與「商品交易開通」,只是踏出social commerce的第一步,要能運用「社群行銷動力」,成功製造更多消費動機,才是行銷人員規劃social commerce的重要考量!


口碑力
口碑力量一直扮演著「影響消費決策」的重要角色,根據報導,90%的消費者相信社群意見領袖推薦,大幅領先30%的廣告信任度,這個影響消費決策的重要元素,也最早被運用在社群行銷。2005 年Yahoo 即引用"social commerce"這個名詞,來形容產品評分、文字意見與物件清單分享,現在,有許多購物網站都已運用這些工具,來提升商品資訊說服力。除傳統方式,Levi's 更率先在2010年將Facebook的"like"引進e-store中,開創The Levi's® Friends Store概念,除了按"like"的人氣可提供「網友」參考,消費者更可將產品資訊由購物網站傳遞給自己Facebook的「朋友」。除了「分享方式」進步,口碑分享「資訊形式」也更多元了,例如:喜好音樂類別、個人讀書清單...還有像Fancy上的漂亮照片,都可以口碑分享,並在網路上直接購買上面的商品!
The Levi  
The Levi's® Friends Store搶先整合Facebook「like」功能,讓大家推薦商品給自己的朋友。

喜歡Fancy 照片上的物件,都可點選「購買」按鍵進行採購。  
喜歡Fancy 照片上的物件,都可點選「購買」按鍵進行採購。


跟風力
人與人之間相互的「關心」與「比較」,已成為目前社群行銷最廣泛的運用之一,互相的「好奇心」製造了「跟風」的動力,例如:網友熱賣排行、最多人加入最愛的商品...等,都刺激了大家關心參考的動機。TripAdvisor更在使用者登入Facebook帳號後,將首頁直接變成「朋友動態交流中心」,大家最近去過的地方、評論過的意見,都直接呈現在首頁,提升旅遊興趣及觀光消費動機。除了網友與朋友的「動態交流」,許多網站還提供「興趣追蹤」功能,讓大家可以follow意見領袖、設計風格、產品類別...等,開創網友長期回流的機會。
TripAdvisor  
TripAdvisor高度結合社群,讓朋友間互相影響。


交流力
朋友間「交流互動」的生活習慣,也被帶入了網路行銷中。提供消費者發問,其他網友回答的商品討論區,讓雙方在交流間對商品更加了解,同時製造了回流。生活中的「禮」貌,也是社群行銷可運用之動力,如Amazon提供朋友生日、結婚、生子...等事件交流機制,也推薦各種送禮點子,更開放朋友相互觀看對方的wish list,讓你可了解朋友喜好,送禮送到心坎裡,而Amazon MP3商店,更提供買歌「送給朋友」的功能,充分發揮社群交流力!
Amazon MP3商店提供「買歌」與「買專輯」送朋友的功能。  
Amazon MP3商店提供「買歌」與「買專輯」送朋友的功能。


團結力
除了消費者「本身」與「朋友」的社群關係,動員「同好」網友間的團結力,也是行銷運用之重要元素。Uniqlo Lucky Counter活動中,消費者只要tweet一句話,就可加入集體降價活動,越多人參與,大家就有機會一起獲得更大折扣,同時間,活動利用團體「優惠」吸引大家「tweet」的一句話,也讓訊息快速擴散開來。讓每位參與者「有利可圖」以啟動個人力量,再用「一起達成更佳目標」來激發團結力,這樣的操作方式,也被運用在許多團購網站中,創造了不少銷售佳績。

Uniqlo Lucky Counter 利用tweet擴散,招募網友一起參加活動。


延伸力
社群互動除了運用在網站,也漸被延伸至其他管道。Facebook中平均每位使用者有130位朋友,這樣廣大的人際網絡,就如同「電話簿」一樣實用,還有可能取而代之,成為朋友互相聯繫的主要方式,Facebook即時通APP即是一個運用範例,不用電話號碼即可以APP發佈簡訊給朋友。此外,在PepsiCo的Social Vending Machine也看見社群的另一種運用,在販賣機前大家不只可以幫自己買飲料,還可隨時送一瓶給朋友,只要輸入對方電話號碼,朋友收到簡訊消息後,在任何一台販賣機輸入簡訊資料,即可獲得朋友錄製的影片,以及被贈送的PepsiCo產品!
  
Pepsi Social Vending Machine 創造了不同的社群行銷方式。


社群行銷不僅可影'響使用者,更有機會擴及到他們的朋友...甚至是朋友的朋友,在網站紛紛支持OpenID的趨勢下,運用「社群帳戶登入」已不是問題,而是否可以善用社群中的「人際關係」,以創造更多消費機會,成為下一個行銷規劃重點。妥善運用社群互動,不但可創造更多行銷方式,應用更不限在網路,善用社群五大行銷動力,未來商業機會充滿無限可能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END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